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开局劫狱救华佗 > 第五十五章 入秦

  魏纾不屑的撇了李墨一眼道:“本姑娘这叫慧眼如炬,你的问题我已经答了,是不是可以让你家先生现身一见了。”
  琴音停止,帷幔打开,蔡琰漫步而出。
  魏纾惊讶道:“女子!”
  “你瞧不起女子?”
  蔡琰说完不再理会魏纾,给惠施行了一礼道:“世人皆言天圆地方,为何远来之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惠施想了半天,还是没想明白,开口道:“还请阁下指教。”
  “因为大地不是平的,是弯的,准确的来说是一个球。”
  蔡琰说着接过李墨递过来的模具,给惠施展示。
  原理很简单,以惠施和魏纾的智慧,一看就懂,只是他们一时间难以接受。
  魏纾更是惊呼道:“怎么可能,天下要是个球,那我们不是掉下去了吗?”
  “没文化真可怕。”
  李墨拔下头上的木棍发簪,在头发上反复蹭了蹭,顺手揪了几根头发坊手心里。
  “看好了,假定这根棍是我们的世界,这些头发就是世间生灵,你看他掉下去了吗?”
  看着李墨用木棍吸住头发,反复甩动,头发都没有从木棍上掉落。
  魏纾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满满的不可置信。
  不信邪的自己拿下头上的发簪,玩的不亦乐乎。
  惠施则是在皱眉思考,良久开口道:“先生的意思是天地间存在着一种我等看不见的力量,将我们禁锢在大地上,所以即使大地是个球,我们也不会坠入虚空。
  那为何鸟儿可以在天上飞?”
  对于今天的见面,李墨和蔡琰设想过很多种走向,其中就有惠施会提出这个问题。
  蔡琰一个眼神,李墨跑到路边摘了一朵蒲公英凑到蔡琰面前。
  轻轻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如同一朵朵小白伞飘飘扬扬飞向远方。
  “是风?”
  蔡琰点了点头道:“这天地之间看似空无一物,实则有气存在,风就是气的流动,气与人如同水与鱼,只因习以为常,故视而不见。
  船入水不沉,是水的力量抵消了那种看不见的吸引力,鸟儿可以飞天是因为鸟儿驭风,抵消了那种力量。”
  魏纾歪着脑袋想了半天,狐疑道:“既然人可以用船借助水的力量在水上行舟,那不是说同样可以借助风的力量,飞天!”
  “你没玩过木鹞(古代风筝名)吗?”
  “玩过啊,可是木鹞太小,带不了人。”
  “那就造个大的。”
  “太重飞不起来。”
  “那就造个又大又轻的。”
  “不可能的。”
  “现在不可能,不代表以后不可能。”
  感受到蔡琰不善的目光,李墨连忙停止了和魏纾拌嘴。
  惠施想了想,开口道:“相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先生是墨家之人?”
  蔡琰摇头道:“是也不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诸子百家各有所长,又何必拘泥于一家。
  名家善辩可为使臣;墨家擅工可为匠作;农家善耕可为司农;儒家善教可开民智,兵家善战可主征伐......
  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百家争鸣方可天下大同。”
  惠施点了点头,随即摇头道:“求同存异,谁为同,谁为异,难呐!”
  “此处不远便是秦之函谷关,先生在此等候可是要入秦?”
  蔡琰点头道:“正是,自商君变法以来,秦国以有强国之势,秦国之政已与山东诸国大不同,儒家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去看看,学习学习。”
  惠施心中暗叹,如此大才,惜为女子,否则必邀其出仕魏国。
  如今天下诸国,还未曾有女子出仕的先例,如今的魏王怕是没有如此魄力。
  “若先生不弃,可同行。”
  蔡琰回了一礼道:“恭敬不如从命,有劳了。”
  出使他国便是煊赫国威,魏国的车队浩浩荡荡几百人,李墨和蔡琰分到了一辆专属马车。
  木制的车轮,崎岖的道路,马车颠簸的厉害。
  车厢里,蔡琰拉着李墨,激动的语无伦次,就像见到了偶像的脑残粉。
  “惠子啊!
  我居然见到了活的,还和他说上了话,惠子还称我先生。
  啊~
  太激动了。”
  李墨护住蔡琰的脑袋,防止被磕着。
  “淡定,一个惠子而已,后面还要见商鞅,见秦惠文王......
  你也是青史留名的人物,不虚他们。”
  车队前行了小半天,一座雄关出现在眼前。
  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
  不愧是数次挡住关东联军的天下雄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商鞅之法,重农抑商,对商人阶级,商鞅是冷酷的,无情的,甚至是仇视的。
  国家管制了“山泽之利”,连粮食买卖和旅店经营都是国营,自由商人几乎被消灭。
  一座函谷关隔绝了秦国和山东诸国,几乎没有了民间往来。
  山东诸国对秦国的印象只有袒胸赤膊,跿跔科头,贯颐奋戟的秦军虎狼之师。
  过了函谷关,便是关中平原,便是秦国。
  一路上入眼之处皆是良田纵横阡陌,不像魏国土地多荒芜,可见商鞅变法之成效。
  只是劳作的农人脸上并不见多少喜悦。
  这让李墨很是不解。
  “商鞅变法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这些百姓从无产者变成恒产者,应该高兴才对啊。”
  蔡琰开口道:“这便是商鞅变法的弊端,商鞅认为‘家有余食,则逸于岁’。
  就是让百姓在贫困线上挣扎,所以看起来商鞅变法让百姓得到了土地,从无产者成为了恒产者。
  实则家无积粟,只是把公卿贵族对百姓的剥削,掌握在了国君手中。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而不是强国富民。
  损害了老秦贵族的利益,却没有实质上给百姓带来好处。
  两大集团都得罪了。
  这也是为什么商鞅被车裂之后,‘秦人不怜’的原因。
  因为他们并不是变法的受益者,商鞅变法受益的是秦国而不是秦人。”

(https://www.bqduo.com/biquge/91_91293/c73399918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