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 > 第197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

1978年1月6日,早上七点多。
  清晨的温度有零下十几度,平原省新洲市延辉县东津公社徐家屯大队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一个穿着灰色斜襟棉袄,黑色棉裤的老太太,正拿着大扫帚在清扫院子。
  老太太名叫周秀云,是个勤快人,哪怕昨天晚上被三岁的孙女闹了大半宿,也依然按时按点的起床了。
  只是脸上的表情不太好看,嘴角下垂,表情微苦,扫地的动作显得有些凶残。
  不久前,她那城里来的知青儿媳妇,考上了大学,拿着录取通知书走了。临走前,跟她儿子离了婚,把孩子也留下了。
  孙女平时就是她带着,白天陪玩晚上陪睡,她本来以为孩子对妈妈的离开不会有大反应,但是没想到,她对妈妈的依赖比她预想的要重的多。
  不管她们平时相处的多不多,亲不亲,妈妈存在于她的生活里,和妈妈不存在,对孩子而言,完全是两回事。
  儿媳妇走的第二天,孩子就跟她要妈,她哄她说她妈出远门了,过一阵才回来。
  她想着,等时光流逝,孩子就会慢慢遗忘,她才三岁,能记得什么?
  没想到,昨天她跑出去玩,村里的妇女们农闲时凑在一块闲聊,正好说到她妈抛夫弃女。
  “男人不要就算了,连孩子也不要了。”
  “男人都不要了,谁还要孩子啊。”
  “她以后不会再回来了吧?”
  “那宁安怎么办呢?”
  “以后佑军肯定还要结婚的,哪个后妈能真心对孩子啊!”
  ……
  这些话正好让孩子听见,她孙女当时就哇哇哭着回家了。
  闲聊的妇女们怕她出事,也跟在孩子身后过来了,见到她就一个劲的道歉,还都跑回家拿来零嘴哄宁安。
  但是,在失去母亲的重大人生危机面前,零食于她向来嘴馋的小孙女都不管用了。
  这孩子哭的可怜极了。
  但是她也没法去指责那些人。本来村里人的爱好就是闲聊一些东家长西家短,没有恶意,她自己没事还和别人一起聊呢,没道理她能聊,别人不可以。
  再说了,人家说的是实话。她儿子会不会再娶另说,儿媳妇抛夫弃女是真的。
  趁这个机会,她跟孩子说了实话。
  儿媳妇走之前和她儿子正式离了婚的,以后不会再回来了,也不会再管孩子。
  在孩子的事情上,她儿子也有责任。妄想用孩子绑住那个女人,跟人家说,“你要是走了,以后就别管孩子的事,孩子没你这样的妈”,她当时听得都无语死了,这不正好遂了人家的愿了吗?人家巴不得呢!
  那天家里闹得厉害,她怕孩子受影响,就把她送到了自己的娘家,让她在那儿玩了一天。
  现在想来,也是好心办坏事,还不如当时就让孩子知道真相,说不定她就不会再对她妈抱有幻想。
  毕竟,从头到尾,就算没有她儿子那句威胁之语,她都没打算带走自己的女儿。
  家里糟心事多,老太太心情好不起来。
  她机械的扫着地,脚不挪窝,眼前这块地都被她扫的凹进去了。
  就在这时,她孙女惊天动地的哭声再次响起,一边哭一边嚎:“奶奶,奶奶,我瞎了,我瞎了,我看不见了!”
  老太太心里咯噔一下,扫帚一扔就往屋里跑,就见那孩子躺在被窝里,被子裹得好好的,只有脑袋露在外面,扯着嗓子嚎,眼睛里却没有泪。
  她走过去坐在床沿上,开口哄道:“没事没事啊,眼睛肿了,奶奶用温毛巾给你敷一下,一会就好。”
  “没瞎?”
  “没有。”
  “我眼睛睁不开了!”
  “肿了。你闭着眼睛不要动,奶奶给你拿毛巾去。”
  “哦。奶,我饿。”
  老太太:“……奶奶也给你拿吃的过来。”
  “那你快点。”
  “好。”
  老太太脚步声走远,宁安也睁开了眼睛。
  她是昨天半夜来的,小姑娘哭的太惨了,差点背过气去,最后哭着睡着了。眼睛肿的厉害,又疼又胀,连条缝都没留下。
  她来了以后已经处理过了,现在眼睛只是表面上看起来严重,其实是没事的。
  她这次穿的,是一本讲述女性意识觉醒的小说,名叫《拒绝道德绑架,活出精彩人生》。
  女主叫江明华,是一位1969年的下乡知青,城里的娇娇女吃不了农村的苦,坚持了两年,看不到回城的希望,嫁给了村里人。
  她选中的人,叫徐佑军,初中文凭,长得高大健壮,力气大,能干活,家里只有一个寡母,勤劳能干,家里家外一把抓,而且性子温和,是整个大队出了名的好人。
  江明华长得好看,哪怕在乡下晒了两年,也只是黑了一点,皮肤依然细腻,穿着打扮、说话行事依然和村里姑娘不同,她主动追求,轻而易举的就拿下了徐佑军,俩人很快就结了婚。
  婚后,江明华不再下地,只在家里做做饭,洗洗衣服,徐佑军和他妈连喂猪喂鸡这种事都没让她干过。

  周秀云觉得,人家城里来的姑娘,条件看着也挺好,为啥看上她儿子,不就是为了生活能轻松点吗?
  既然如此,她至少得让人家活的比在知青点的时候轻松。不然,夫妻关系怕是长久不了。
  俩人1972年结婚,1974年12月,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徐宁安。
  1977年,高考恢复,江明华报名了,考上了大学,随即提出离婚。
  在乡下嫁人是无奈之举,是权宜之计,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只要一有机会,她就会紧紧抓住,逃离农村,回到城市。
  她从来没想过带徐佑军和女儿一起回城,在她心里,她和徐佑军根本不是一路人。
  当初在乡下结婚,她都没跟家里人说。
  回到城里,她放下过往,认真学习,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政府机关工作,那一年,她已经30岁了。
  很快,她就经人介绍,嫁给了一位年长她8岁,丧偶多年,带一个十四岁儿子的机关干部,她有文凭有学历,有美貌有身材,又知情识趣,很快就笼络住了丈夫的心,成了幸福的小娇妻,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逍遥自在。
  就连看不惯她的继子,也被自己的亲爹死死压制着,对她构不成一点威胁。
  虽然都是二婚,但是二婚丈夫和他早逝的原配没有任何感情,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搭伙过日子,遇见江明华,才真正动了心,老房子着火一发不可收拾。
  江明华幸福了一辈子。
  至于被她放弃的女儿徐宁安,在剧情里只有很少的笔墨,她就是无知群众对女主实施道德绑架的那个“道德”。
  她性格拧巴,爱钻牛角尖,想不开,放不下,无法从过去走出来,对自己的母亲充满怨恨和不理解,是个阴暗扭曲的角色。
  徐宁安不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至少在学习方面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她没考上中专,也没考上大学,普通高中毕业以后,托关系找路子在村里小学当了个代课老师。日子过得并不算好。
  但即便如此,江明华多年以后联系她,想要补偿她,也被她骂了个狗血淋头。
  读者们欣赏女主,他们觉得,女主摆脱了时代和社会套在女性身上的枷锁。
  【凭什么母亲一定要为了孩子牺牲?】
  【江明华想过好日子有什么错?她想离开农村有什么错?她跟徐佑军离婚有什么错?徐佑军本来就配不上她!难道非要她为了徐佑军搭上自己的一生才行吗?】
  【江明华首先是她自己,她不需要为了任何人牺牲!】
  【徐宁安为什么那么自私?她难道想让她妈妈一辈子困在农村她就高兴了吗?】
  ……
  宁安这次的身份,就是这个“阴暗扭曲”的徐宁安。
  原主确实想不通,江明华说她在乡下结婚是权宜之计,是为了活下去而不得已做出的妥协,但是,徐佑军不知道啊,他是想要和她过一辈子的。这不是骗婚是什么?
  既然你迟早要走,而且不打算带走自己的孩子,你干嘛要生孩子呢?
  摆脱枷锁不能以伤害别人为前提吧?别人活该成为你的踏脚石吗?
  但是读者们不这样想,她们觉得,与其说这是某个女人的问题,不如说是社会层面的问题,社会现实就是:一个结了婚的女人,如果多年不生孩子,她就会面临很大的社会压力,不是她想生,是这个社会强迫她生!她是被逼无奈的!
  这是【系统性不公】。
  他们觉得,徐宁安与其怨恨自己的母亲,不如去和这个不公平的社会做斗争,她的母亲也只是社会不公的受害者。她和她父亲的悲剧,与其说是江明华造成的,不如说是时代导致的。她没有与社会和政策作斗争的勇气,却对自己的母亲恶语相向,这是欺软怕硬!
  还有读者拿出了“理中客”的态度,说江明华唯一错的,就是没有给徐宁安支付抚养费。离婚是很正常的事,孩子不管是归父亲还是归母亲,另一方只要按时支付抚养费、尽到抚养义务就行。
  【这世上有那么多不爱孩子的父亲,也没人批判他们。母亲不爱孩子怎么就天理难容了?没人规定母亲一定要爱孩子,江明华不爱徐宁安怎么了?不爱又不犯法,她唯一错的就是没给抚养费。】
  【那么多夫妻离异,人家的孩子也没有像徐宁安一样憎恨自己的母亲啊!江明华后来意识到自己的失职,想要补偿她,她什么态度?江明华当年也是迫不得已,又没有把她扔了,她跟着自己的父亲和奶奶,没有挨饿受冻,日子过得不算太好,但也没有太糟,她哪来那么大的戾气?那些被抛弃的小孩还去寻根呢,人家也没像她一样!】

(https://www.bqduo.com/biquge/106_106430/c4679311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