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大盗独行 > 第十五章 九重山

李轩的身体正好落到阁楼的正中央,那股力道消失的干干净净,不多也不少。

李轩顿时对于那个老头评估的危险系数又上升了一个等级。

人家弄自己就像是玩的一样,如果一生气,谁知道会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到时候自己找谁说理去。

转头看去,才发现自己站在一个圆形的青石板上面,看这尺寸最少也有上百丈方圆大小。

在石板的中央耸立着一座一丈多高的青石碑,上面刻写着密密麻麻的条例和藏经阁的规矩。

比如说不容许带一些易燃易爆的产品,不容许带饮食与水,看完以后必须归放到原处,不得私自带走,不得私自抄录,一但被发现违反了其中的任意一条,便被永久的剥夺入塔的资格。

抬头望去,在塔的最顶端竟然是一个八棱形的塔顶,塔顶的内侧光滑如镜,呈现出一个特别的角度,此时外面的阳光正透过这个塔顶折射下来。

每一层都有十八个折射装置均匀的分布在墙面上,阳光从塔顶折射下来的光线通过这些装置的折射正好可以供塔内的人看清书本上的字体。

而且从塔的底部到塔的顶部,除了塔顶上面两米高的空隙外,全部浑然一体。

便是连刚刚进来的门洞也看不见丝毫踪迹了。

而且到了太阳下山的时候,塔中便一片漆黑,如果碰到阴雨天气也无法进塔里研读秘籍。

虽然不知道当年设计这座高塔的人是出于什么原因,但是仅仅从光学原理的应用方面来说已经达到墨家大匠的水准了。

四周秘密麻麻的排满了两人高的书柜,书柜上是密密麻麻的方格,每个方格里面都摆满了纸张泛黄的书籍。

方格的旁边挂着一个长条形的白色木板,上面写着书名及简介。

然后是一条旋转的楼梯通向二层。

二层藏书的摆设与一层的摆设基本上相同。

李轩在大致大量了一下四周的环境后便来到了一个书架的前面。

抬头看了看,这一排的书架上面全都是剑法类目的书籍。

像什么《庚子观潮悟剑初感》《剑气近》《横剑式》《八千里》之类名字看起来就比较牛逼的剑谱。

关于剑法李轩也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雏鸟了,就从他可以把卓先生的剑式给模仿的八九不离十便可以看出李轩同学对于剑法的领悟能力还是不错的。

但是师傅在离开之前可是交代自己要先练习《九重山》和《七杀碑》。

从这么厚重霸气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压根和剑法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所以李轩果断的走到了下一个书架面前,这一次看见的是关于掌法的书籍。

像什么《排云》《罗天》《秋杀离魂》《九重云霄》每一本的书名与简介也都是非常的震撼人心,但是李轩还是没有找到自己要找的秘籍。

大概的扫了一眼,李轩继续朝下一个书架走了过去。

这次看到了全部都是关于练气的秘籍,每一本秘籍上面都标注着这本秘籍所能修炼出来的元气属性。

像什么《三分归元气》《都灵决》《混元功》之类看起来也非常牛逼的功法。

李轩忍下了去翻看的冲动,摇了摇头继续走向下一个书架。

一个小时后,李轩终于将所有书架的秘籍全部都找了一遍。

纵观棍法,刀法,枪法,腿法,拳法,指法大小分类不下三十中,各种秘籍名录都浏览了不下于上万册,但是却并没有找到自己的想要的那两本书。

李轩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朝第二层进发。

这座高塔一共有九层,每一层都有上万册秘籍,九层加起来不下于十万册。

李轩暗暗心惊,果然不愧是底蕴超过千年的超级宗派。

光一座山峰的秘籍藏书便达到了十数万册,那要是七峰加在一起,那不是一个骇人的数目。

这一点李轩还真想错了,其实七峰中的每一个藏经阁中的藏书都是卷钞的副本,每一峰的藏书全部都是一样的。

而原本则藏在无始洞当中。

来到了第二层李轩照样一排排的看了过去,这一次比第一层看的要快很多。不过还是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全部浏览了一遍。

照样是一无所获。

照这个速度找下去,便是找到深夜也不一定能把这么多层的秘籍全部都找一遍。

下一秒钟,李轩动用了微观扫描捕捉的技能。

顿时速度快上了一倍不止,书名飞快的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他的身影渐渐地从竞走变成了慢跑。

这一次他用了两个小时便看到了第八层上面。

此时塔内的光线已经偏暗,看来夜幕就要来临了,李轩终于在一个角落找出了《九重山》的秘籍。

这座书架上面有数百本秘籍,全部都是关于体修的一些修炼经验和猜想。

其中更有一本《罗刚的猜想》,完美的诠释了体修这一体系的历史和独到之处。

李轩那道手上翻了一遍,觉得写书的这个人应该也是穿越过来的。

因为他的一些思想和语言叙事风格与他先前所在的那个世界的年轻人很像。

最起码是超越现在这个时代很多年的风向标。

罗刚这个人的书李轩暗暗记了下来,如果不是上面标注这本著作是六百多年前的产物,李轩都准备待会出去找到这个人,试试他是不是也是穿过来的。

《九重山》的秘籍便如它的名字一样,入手沉重,有半尺来厚。

外表看起来还是比较干净整洁的,看外观应该没有被多少人看过。

虽然纸张已经泛黄,但是书面还是非常的干净的。

封面是淡黄色的硬质牛皮纸包裹,这种纸张制作起来工艺非常的复杂,是扬州曹家的不传之技。

据说制出来的牛皮硬纸可以存世上千年。

翻开封面开头的一句话就是“天地法理,万象初始”。

第二面才是《九重山》的序言。

著书的人将自己写这本书的缘由清清楚楚的写了下来。

大致是说,自己天生残疾,无法修炼功法,受尽地主恶霸的欺负,后来遇到一个异人,得到指点走上炼体一途。

后来接连奇遇,武功始深,后来练到登峰造极之处忽然发现这世间已无敌手。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终其一生都没有收一个徒弟。但是又不想自己一生的感悟随风而逝,所以在气血衰退,垂垂老矣的时候萌生了创作一本关于炼体的秘籍。

李轩翻看了几篇,每一页都有一个人体详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蝇头小楷,指向人体的各个部位。

从初始的药物打熬身体,到后来的凝气锤炼身体,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晋升到每一阶的感受,晋升到新一阶的标志,上面都清清楚楚的记录下来。

通过《九重天》李轩了解到炼体的分为九段,第一段是可以出力一千斤,第二段是出力两千斤,以此类推,到第九段便可以出力九千斤。

炼体的初始阶段是需要大量的药物熬练身体,这需要有很多的资源才可以做的到。

《九重山》的前半部就是对身体的打磨为主,为后期更加深入的炼体创造出一个坚实的基础,称之为入道。

后半部则是凝气淬体,着重于对各种发力方式的研究和对身体潜能的激发,称之为登天。

整部《九重山》就是一套完整的炼体百科全书,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就是一个完全不懂得练武的人看这本书也完全可以读得懂。

怪不得师傅临走之前叮嘱他炼体要从《九重山》练起。

虽然这部炼体秘籍算不上多么惊世绝伦,但是觉得算的上是划时代的作品,与儒家的《儒记》有着相同的历史性意义。

李轩越看越对这本书的主人敬佩的无以复加,已经快要到想要当面给那人磕头的冲动了。

五体投地莫过如此。

一直到塔中的光线看不清书上的字体,李轩才合上了书籍。

博大精深,浩瀚无涯,这是李轩的真实内心写照。

(https://www.bqduo.com/biquge/0_440/c4435418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